说到洪湖,许多人都会立刻想起电视剧《洪湖赤卫队》中的经典洪湖之歌:“洪湖水呀浪打浪,洪湖岸边是呀嘛家乡,清早船呀去撒网,晚上回来鱼满舱……”这首歌曲,饱含着对洪湖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对家乡的深情。的确,洪湖是那片纵横千里、烟波浩渺的鱼米之乡,曾因革命战争时期的洪湖赤卫队而广为人知。洪湖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,它还是历史的见证地,曾经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之一,刀耕火种、赤焰滔天,闪烁着无数英雄的足迹。这些都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记忆。
每当谈起洪湖,我们的感情总是多维而深刻的。我们不仅仅记得它的美丽湖光山色,更多的是对那些历史事件的怀念,和那些革命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们。如为革命挥舞菜刀的贺龙元帅,英勇果敢的周逸群,屡战屡胜的段德昌,尤其是洪湖赤卫队的韩英大姐(她的原型是贺龙的大姐贺英)等等,这些人物的名字和事迹深深刻在我们的心中。
今天我要讲的革命人物,也是洪湖这片热土上曾经书写过辉煌历史的人物。但与前面提到的英雄不同的是,他在洪湖掀起革命风潮的时间,比他们更早。当他在洪湖举起革命的旗帜时,那个涵盖湖南、湖北两省西部的广阔区域,还未被湘鄂西革命风云所席卷。那个包括洪湖、湘鄂边、鄂西北等八大区域的伟大革命潮流尚未真正兴起。这片土地的革命风暴尚在酝酿阶段,杨乐如便成为了这一风暴最早的发起者之一。
展开剩余84%杨乐如,一个出生在湖南岳阳县毛田镇杨家村(现孟城村)龙形组的共产党人,他的革命故事同样具有传奇色彩。他曾领导新堤(即今天的洪湖市)三万革命群众,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工农运动,这一举动引起了共产国际的高度关注,至今为人称道。杨乐如的革命生涯跨越了大革命时期、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,每一个阶段都书写着他的光辉与荣耀。
杨乐如出生在湖南岳阳一个普通家庭,3岁时父亲去世,母亲葵大娭毑带着他来到与岳阳接壤的湖北省新堤市谋生。母亲勤劳能干,通过经营旅馆,短短两年便将小旅馆打造成了新堤市最大的客栈。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,杨乐如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。令人惊讶的是,他年仅5岁便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聪慧。虽然还不到入学年龄,他便常常在窗外默默听课,记得老师的课文,并能倒背如流。学校看到他的非凡天赋,破例让他入学,正式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。入学后,他的学业进步神速,小学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求知欲,他的母亲只能为他购买大量书籍,供他自学。渐渐地,他在新堤的知识界名声大振,撰写的文章常常被老师和同学传颂。他甚至出版了《怎样造句》等学术和政治著作,成为了新堤知识界的领军人物。
在1925年5月,年仅21岁的杨乐如加入了共产党员娄敏修组织的青年读书会,开始接触《共产党宣言》、马克思主义等革命书籍,这为他日后投身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。1926年,他通过担任新堤市总工会的组织部长等职务,积极参与了工人运动,并在新堤市建立了多个工会,组织了三万多民众,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。他还曾代表新堤市参加中国工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,成为工运领域的知名人物。
然而,1927年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后,杨乐如的革命事业遭遇了严峻考验。随着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打压,杨乐如被迫离开新堤,暂时回到了家乡的相思山区。那时,中国革命陷入了最黑暗、最艰难的时期,很多革命者与党组织断绝联系,甚至叛变。然而,杨乐如坚定信念,始终没有放弃革命,他以家为据点,继续与家乡的一些进步青年组织读书会,传播革命思想,培养新的革命力量。
他的革命活动始终没有停歇,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,他也没有放弃党组织的工作。通过组织青年读书会,他成功地培养了许诺等一批革命后备力量。许诺后来成为了中共中央马列学院的报刊编辑室主任,成就斐然。而杨乐如自己也在不断的革命实践中,完成了思想的升华。
1936年,杨乐如倡议成立了“自学图书社”,并与上海的进步人士建立了联系,购买进步书籍,进行革命宣传。在这一过程中,他不仅提升了当地青年的政治觉悟,还通过组织教师讲习班等活动,广泛传播抗日救亡的思想。岳阳县的民众夜校和抗日救国的活动,得到了广泛的支持,杨乐如成为了岳阳及周边地区革命活动的重要人物。
在抗日战争爆发后,杨乐如带领队伍积极展开抗日救亡活动。他组织成立了多个民众夜校,进行抗日救亡和革命思想的教育,培养了大批革命力量。他的领导下,岳阳地区的党组织逐渐壮大,党员数目不断增加,革命活动也愈加深入人心。
然而,革命的道路从来没有平坦。1940年,随着湘鄂赣地区的敌占区越来越大,杨乐如等人面临着极大的生死考验。尽管如此,杨乐如依旧没有放弃,最终他与其他党组织成员成功撤离,前往延安继续革命工作。
遗憾的是,杨乐如并没有在延安看到革命胜利的曙光。在延安整风运动中,他被康生以“特嫌”问题逮捕并关押,最终在1947年遭到错误处决。时年仅43岁。他为革命事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直至1956年,他才被正式追认革命烈士。
杨乐如,这位革命烈士,一生为党为国,忠诚无悔,值得后人铭记。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。在此,谨以诗一首,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。
《杨乐如先烈颂》
春晓如雷贯北湘,
俊才难得意飞扬。
筹谋工运身先烈,
襄护党工志犹强。
国难前期兴学气,
倭狂时节逐苍桑。
本来鲲鹏风刚举,
遗恨蒙冤叹未章。
杨乐如(1904—1947),湖南岳阳县毛田镇杨家村(现孟城村)龙形组人。1925年5月参加由共产党人组织的“青年读书会”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7年,成为岳阳中心县委书记,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。1947年在延安撤退途中被错误处决,时年仅43岁。1956年追认革命烈士,2000年被评为“湖南省革命先烈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